财新传媒
财新传媒
1111111
财新通行证
财新周刊

【舒立观察】告别“金牌至上”

2016年08月15日第32期
T中
摒弃“金牌至上”,不是轻视甚至放弃竞技,而是让体育回归本位

  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赛事正酣。当只获得铜牌的傅园慧因自称用了“洪荒之力”而被纷纷点赞,当被寄予厚望的宁泽涛并未因成绩不佳而在镜头前致歉,我们看到了,他们对竞赛和金牌的理解和表达已经大不同于前人。公众亦乐于接受这种变化。过去那套片面强调“螺丝钉”角色的说教和赋予体育过多功能的说法,越来越不合时宜。体育界“金牌至上”的基础正在消解。

  “金牌至上”,亦即依靠举国体制的支撑,一切向金牌看齐,不惜为了金牌牺牲部分群体或个体的利益。它沿用的是计划体制下的动员与分配模式,受行政意志主宰,常常忽视体育规律。一枚小小的金牌承载了过于沉重的负荷。1984年,跳高名将朱建华因未拿到奥运金牌,家中被砸玻璃、扔垃圾,家人遭辱骂;1988年,“体操王子”李宁遭遇“汉城劫”,归国后除了各界冷落,甚至收到邮寄的刀片,奉劝他“割脉自杀”。“中国奥运第一金”获得者许海峰一语道破,“拿金牌是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。”


版面编辑:邱祺璞

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

如有意愿转载,请发邮件至hello@caixin.com,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,方可转载。

推荐阅读
财新移动
说说你的看法...
分享
取消
发送
注册
 分享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