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
财新传媒
1111111
财新通行证

【封面报道·辅文】破产难何解

2017年12月25日第50期
债权人、债务人、地方政府、各地法院都对企业破产持负面态度,加之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,企业要想进入破产这道门,千难万难
news 原图 寒冬中,村民在破产厂房废墟中,寻找可回收的废铁。

  文|财新周刊 董兢 彭骎骎

  如果用生病比喻企业陷入困境,中国的企业大多在病入膏肓时才被抬上手术台。这座手术台,就是破产程序。东北特钢如此,江西赛维如此,企业主选择以跑路、自杀等方式逃脱债务的民营企业们亦如此。

  “如果企业能早一点进入破产程序,债务窟窿就不致于越来越大,债权人的损失也会小一些。”财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无论是学者、法官、政府官员,还是律师、会计师,都持类似观点。在立法理念上,破产是为了给债务人提供救济、为全体债权人提供公平清偿,相当于给债务人和全体债权人提供了一个保护壳。但实践中,企业要想进入破产这道门,却是千难万难。

版面编辑:许金玲

3人点赞

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

如有意愿转载,请发邮件至hello@caixin.com,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,方可转载。

推荐阅读

布林肯谈二度访华成果:要将误判和误解的可能性降到最低

德邦系劳资纠纷系列案一审宣判 母公司是否担责存争议

人形机器人投资火热 落地场景还差什么?

宝马计划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200亿元投资

国风|北京半马“保送”冠军风波

财新移动
说说你的看法...
分享
取消
发送
注册
 分享成功

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>>